Search

「為什麼不在英國做醫生?」
「還未開始找工作嗎?」
「生活不會過得悶嗎?」
  • Share this:

「為什麼不在英國做醫生?」
「還未開始找工作嗎?」
「生活不會過得悶嗎?」

每次被人問起這些問題,即使知道對方只是出自關心,但我總會感到有點不太好受,亦不知道這一切應該從何說起。

首先,一旦離開了香港的醫療體系,我根本就不打算重操舊業,無論是外在環境或個人因素,經過種種考慮我才得出這個最後決定;雖然偶爾還是會有所動搖,但我清楚知道哪一條路較適合自己,要是再在這個分岔路口徘徊不前,只會令自己更迷失方向。而就算放下了這個身分,曾經學到的知識與倫理仍然畢生受用,貢獻社會不見得是醫療行業的專利,有心的話,我相信以其他方式也同樣能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第二,慶幸以往的工作讓我累積了足夠儲蓄,自己又沒有什麼追捧名牌、過度消費的習慣,如今在漫長的歲月裡暫時「躺平」一下,也不至會遇上財務困難,為什麼總要催促我找工作呢?《黑天鵝效應》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曾經說過以下這句話:“The three most harmful addictions are heroin, carbohydrates, and a monthly salary”──月薪其實也是一種癮,戒掉的過程難免會有不安、焦慮等症狀,但一旦成功戒斷,就能重奪生活的自主性。當年大學畢業後,隨即要當一年實習醫生,如果我仍然留在香港,想必也難以走出Comfort zone去嘗試其他工種與崗位,現在當作補回我的Gap year,也不為過吧?

第三,在異鄉的生活過得枯燥與否實在因人而異。假日不是去大型商場Shopping,就是到高級酒店Staycation;出走到郊外或離島度假,依然躲不開擠擁的人群──這種繁囂的、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可能令我過得更不自在。最近我報名參加市內的一個Half marathon,除了積極練跑作準備外,也在日程裡加入了一些Cross-training,附近公園的網球場、馬路旁的單車徑、康體中心的游泳池通通都是方便易去的訓練場所。無需跨區就能享用各處公共空間,閒時到植物園觀賞四季交替、在圖書館的書海裡徜徉、走進博物館感受不同時空,這些活動對我來說一點也不沉悶呢。

A life of pleasure really has its limits. 除了及時行樂,這個月來我也在思考要怎樣回饋本地社會、宣揚香港文化,所以慢慢投入了不同種類的慈善工作,在NHS社區疫苗中心、British Red Cross等義賣店鋪裡幫忙,加入義工行列。多了機會與各個國家、種族的人交流後,才發現Hong Kongers在他們心中已象徵著對民主自由的追求,原來再微小的吶喊也能傳遍各地,這是我始料未及的;畢竟以往到外地旅遊,人們總是搞不清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道理。

「為什麼不在英國做醫生?」
「還未開始找工作嗎?」
「生活不會過得悶嗎?」

希望這篇能解答到某些讀者與朋友們的疑問,更重要的是,寫作的過程已令我解開了不少心結。

願大家平安,在香港的、在海外的,見字飲水,強身健體,開卷有益,好好過每一天吧。世界再壞,也總有美好的人與事值得我們期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用一張單程機票 開展我的第二人生 放棄了在香港繼續從醫 來到英國準備重新發展 雖然收入一定大不如前 但賺來的自由更為無價 不論身在何地 相信此心安處是吾鄉
View all posts